创先争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不懈追求
一、中国共产党对党的先进性建设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和丰富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但“与生俱来”并不意味着必然永远具有先进性。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既是一以贯之的,又是与时俱进的。”“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因此,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我们党长期的任务、永恒的课题。
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党的先进性建设,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先进性建设都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思想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的根本”、“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要形成永葆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等科学判断、命题,把我们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经验概括为“五个必须,五个保证”,即: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必须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五个必须,五个保证”涉及党与时代发展同步,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与时俱进,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管党治党等问题。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总结我们党90年来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提出了“四个坚持”,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任人唯贤、广纳人才,以事业感召、培养、造就人才,不断增加新鲜血液,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正视并及时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四个坚持”从指导思想、精神动力,党的宗旨、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用人原则、人才培养,管党治党等战略高度概括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点,“四个坚持”是党的先进性建设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对党的先进性建设历史经验的进一步总结和升华。同时,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提出了“四个考验”和“四个危险”。“四个考验”即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个考验”侧重于党面临的客观环境、情势。“四个危险”即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四个危险”侧重于党员的主观、主体自身方面。“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党员干部警惕、戒免“四个危险”,那么“四个考验”就难不住我们。一个执政党如果对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缺乏应有的忧患意识和深刻认识,就会失去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的先机,工作就会陷于被动。而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有充分的认识,找出应对、解决的措施,工作就会主动从容,就会使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成为推进事业前进的机遇。
胡锦涛总书记讲话针对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五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这“五个必须坚持”是对党的先进性建设问题的深刻认识,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对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战略部署,还是应对“四个考验”、化解“四个危险”的根本策略和措施。
“四个考验”、“四个危险”、“五个必须坚持”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先进性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体现着我们党的先进性建设思想历史与逻辑、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发展进程,体现着党对先进性建设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和丰富,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思想宝库增添了新的精神财富,对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创先争优就是在实践中勇创佳绩,不断实现党的先进性
创先争优活动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的坚持和运用,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的坚持和体现。
党的基层组织与广大普通群众联系最为密切、与群众工作紧密相关。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作风、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着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知,关系着党的影响力、组织力、领导力的发挥。基层党组织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力,把具体工作做实,才能更好地推动发展。而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实具体工作的过程,也就是服务群众的过程。党的各项工作,其根本目的是为人民服务。服务群众的工作如果做不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就无从谈起。服务工作做好了,基层党组织就具有凝聚力。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明确强调:“要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是构成党整体的 “细胞”,这些“细胞”充满活力、特别能“战斗”,党这个“机体”就能更健壮,党就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共产党员作为先锋队中的一员,在日常工作中、在实践中,必须走在前列,做出表率,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争做优秀共产党员。共产党的先进性要求它的党员也要具有先进性,党的先进性只有通过党员的先进性才能体现出来,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认同,人民群众也往往是通过党员个体实现着对共产党整体的认知。在现实生活中,党员只有在思想、政治、工作、学习、纪律等方面走在群众前面,坚持为了人民,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把群众当亲人”, 才能为群众所佩服、所亲近,也才能更好地影响和带领群众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每个党员都应该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心中有群众,努力工作,争创好的成绩。
三、创先争优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
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创先争优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举措。虽然创先争优活动在时间安排上有阶段性,但作为一种对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要求来讲,则不是一阵子的事情,而是一种长期的要求。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本身来说,也应当作为一种不懈的追求。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要靠千千万万高素质党员的实际行动来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体现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体现在党团结和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各个历史阶段的具体任务、目标而努力的伟大实践之中。虽然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具体任务、目标不同,但有一点却是始终不变的,那就是要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和重要内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主要任务是领导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同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还会有不少阶段性目标。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所说,在本世纪上半叶,我们党要团结和带领人民完成两个宏伟目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本世纪上半叶我们的阶段性目标和主要任务。尽管不同时期,党的主要任务不同,但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要求是相同的,在为实现主要任务的实践中争做先进、优秀的要求也是不变的。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党的任务、要求的实现是通过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现实的、具体的实践来实现的。离开具体的实践,党的任务就无法完成,目标就无法实现。我们的基层党组织分布于各行各业,党员生活、工作于各种各样的环境之中,具体的实践、任务也是复杂多样的。尽管具体工作千差万别,对先进性的要求却是一致的,就是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具体的环境中、在各自具体的工作岗位上,要勇创佳绩、恪尽职守。在工作中,把党的主要任务要求与当下的具体工作相结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完成好各自的工作目标、任务。具体、多样的工作,是党的整体工作、主要任务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这些具体的部分的实现,就没有党的整体工作、主要任务的实现。创先争优不是某一阶段性的要求,而是融汇于各个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工作的全过程,融汇于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创造自己美好生活和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全过程。
(作者:天津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研究员)